在書法創作中,當感到迷惘、困惑甚至無所適從時,最好的辦法就是臨摹。何謂臨?簡而言之,就是比照法帖,用心揣摩、分析、比較,通過描摹臨寫,對字的點畫形態、用筆方法以及結體進行“克隆”,以達到觸類旁通,掌握規律之目的。因此,對一個書法家而言,臨摹的最終目的,是化群賢眾妙為己用,在學習、繼承中創新發展,這才是書家“正道”。
由此及彼,對企業管理而言,創新并不排斥“臨摹”。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李義平先生認為,在已有技術基礎上的仿效也是創新。在仿效中實現功能的擴展、延伸、重組,這種創新的意義同樣巨大。而在仿效基礎上的功能開發和提升式的創新隨時都能進行,更加方便快捷。
其實,企業管理的“臨摹”過程,就是“對標桿、攻短板、練內功”的過程。臨摹之前,必須找準適合自己的“法帖”——標桿,看看自己的短板、差距究竟在哪里,找到可供“臨摹”的范本。在此基礎上,仔細研讀范本,找出并攻克“短板”,進行“池水盡墨”式的苦練,打牢“三基”,實現閉環控制,盡快縮短與標桿之間的距離,從而打贏“一保一降”攻堅戰,這也正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。
“運用之妙,存乎一心”。對成長中的企業來說,學習借鑒成功經驗的“臨摹”過程,就是管理者學習、運用他人先進制度、體系的過程;就是練好內功,積累并不斷提升自我管理水平的過程。當我們完成“原始”積累,構建并完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,將“一保一降”與創先爭優、管理提升、內控體系建設有機融合起來之時,企業必能強身健骨,再創輝煌。 經營開發部